从北宋的一场金融诈骗案说起
大约在公元1022年的某一天
益州(今成都)知府寇瑊接到了数起金融诈骗报案
这些案件非常有个性,在此之前从未遇见过。诈骗工具是通过一张存款凭证来完成的。
当时的益州城区分布着大小十六家数得上名号的钱庄,他们联合发行了一种存款凭证。每当有人把钱存入钱庄时,钱庄就会给顾客一张纸作为凭证。这张纸就是后来名满世界的交子。交子是统一印制的,上面印着益州十大风景名胜杰出乡贤的画像,以及各个钱庄独门暗记和法人代表签章,以充当防伪标志的作用。当人们拿钱过来时,钱庄就在事先印好的交子上填上相应的金额,然后交给顾客。顾客凭借交子随时来取钱,只需要付些手续费即可。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觉得交子似乎和今天的普通存款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它却有着另一番令益州人民沉醉的魔力。由于市场上已经认可了交子,大家可以随时把它当作钱币来使用,拿着它可以随处在市场上购物。卖家收了交子后也不愿意去兑换,因为它实在太方便了。四川普遍使用铁钱居多,拿着占地方不说,还特别沉不易携带,而交子就好比今天的移动支付......
当市场认可交子后,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发行交子的十六家钱庄之中,有几户因为经营不善,把储户的钱花光了。他们发行的交子已经无法兑现。人们意识到这点后,开始纷纷上门要求兑钱。几位老板只能闭门不出,或者选择成为走逃失踪户纳税人。
我们这位寇大人到任后,频繁接到举报,决定清理这种乱象,为自己搞点政绩。一清理,他发现这十六家钱庄老板均是有身份证的人,他们持有政府颁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也就是说,交子是政府特许他们发行的,是政府给了他们诈骗的资格和机会。
寇瑊只能私下劝他们收手,暂停发行新的交子,同时旧的交子在陆续退出市场。寇大人认为此事做得非常漂亮,杜绝了辖区内的诈骗案件,有力保护了百姓的钱袋子。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他把这件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上呈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份报告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寇瑊的做法,甚至有人指出他干扰了益州金融市场。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薛田的人接替了寇瑊出任益州知府。我们这位薛大人有个好习惯:爱调查,喜欢到基层一线去走访。经过调查,他认为交子不能取消,如果交子被废,将在整个四川地区引发更大的混乱。
为什么这张薄薄的交子对四川这么重要呢?
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你会发现它是一次名垂青史的金融创新,它代表了民间社会对中央集权式的金融体系的一次反叛;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自汉代以来一直困扰民间的一个问题——钱荒。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未完待续......